無論是新iPhone的“人臉識別”,還是支付寶聯(lián)手肯德基的“刷臉吃飯”,都因為將“臉”與腰包里的錢掛鉤了。頓時感覺人臉識別是不是不安全?有沒有風險?作為安防人,小編要和大家探討探討“人臉識別”技術引發(fā)安全問題。
人臉識別技術不行 還是大家在撒謊
一些人工智能公司宣傳,他們一般都會把人臉識別的性能吹得非常懸,說錯誤率已經達到億分之一的程度等等。雖然這是事實,的確有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些識別錯誤率已經低于億分之一,但這是有前提的,譬如說靜態(tài)人臉識別:如擺拍等。
還有一種場景是門禁的應用,人們?yōu)榱诉^一個通道,然后就盯著攝像頭,這時候成像條件都很好。但是對安防而言,更多時候被觀測的對象沒有意識到自己被觀測,它的角度也不是很理想,離相機也比較遠,光照也比較復雜。而且整個目標在運動中碰到照片時,它的人臉識別結果也完全不一樣了。
很多公司認為人臉識別已經做得很好,但另一方面,如果大家去調查一下如果使用了人臉識別,尤其是使用動態(tài)人臉識別的客戶,大多數(shù)客戶都認為誤報率太高,而且高到基本上這個系統(tǒng)就沒有辦法使用。
應用場景的復雜性直接影響到人臉識別的精準性。
針對人臉識別 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各有所長
做人臉識別它的優(yōu)點是速度快,一張顯卡每秒鐘可產生幾百張臉的特征,完成數(shù)千萬張臉的比對,這個目前已經可以做到了。它的成本也低,使得這項技能可以快速復制、大規(guī)模地部署,性能很穩(wěn)定且可持續(xù)提升。人工智能的缺點是應對復雜問題應對能力差,除此之外是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弱。
人類的智能跟人工智能相比,幾乎是完全相反的。
人類智能的優(yōu)點正好是人工智能的缺點,人類對復雜問題的應對能力和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強,但缺點就是速度慢、成本高,比較難快速復制、不大可能大規(guī)模地部署、性能也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精神狀態(tài)的影響)。
人臉識別不能獨立行走
實際上,在今年央視315晚會上,人臉識別就被曝出可能存在安全威脅。就此事,專注人臉識別技術的商湯科技和曠視都表示,任何一種安全手段都不是獨立的,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不會將人臉作為唯一的憑證。就連近日最近媒體頻頻報道的肯德基杭州“靠臉吃飯”的KPro餐廳,也不是單獨依靠人臉識別技術單一完成支付認證的。
組合拳在人臉識別應用過程中是常態(tài)?,F(xiàn)階段所有涉及支付的系統(tǒng)都不是采取單一“人臉識別”技術,而是要結合短信、驗證碼、手機尾號等傳統(tǒng)驗證手段一并使用。小編認為,采用多樣結合的驗證方法,表明許多企業(yè)在涉及“人臉識別”技術的商業(yè)化安全性上,也并沒有十足把握。更多的只是把“人臉識別”當成一項新的噱頭,嘗試吸引著大眾的關注。
人臉識別商業(yè)化 關鍵在于“大家的臉”屬于誰
看到這里,你或許會一臉懵。
如今,許許多多“人臉識別”的應用已經逐漸商業(yè)化,走進大眾的生活。我們必須要對技術應用中所涉及的隱私和道德問題進行了一番新的思考。螞蟻金服陳繼東曾指出:“從用戶隱私上來說,人臉識別和指紋、虹膜相比,屬于弱隱私。換句話說,你的臉,早就不是隱私了?!?
有關人臉識別商業(yè)化所涉及的隱私問題一直備受爭議。此前,F(xiàn)acebook因為未經用戶允許而私自儲存和使用用戶的人臉識別數(shù)據而飽受詬病;而Google則因隱私政策和輿論壓力而禁止Glass App使用人臉識別功能。
在中國,不管是“變臉美顏”App,“換裝”App也好,甚至是納入“人臉識別”支付平臺或軟件,都無時無刻的“擁有”著大家的臉,每一次使用就將有一份臉部信息“標本”本保存下來。
如果說政府部門錄入民眾人臉信息“標本”有助于抓捕罪犯、預防犯罪,人臉識別便是鑒權的一種手段。那企業(yè)存儲和應用這么多人臉,特征隱私數(shù)據泄露與否,全憑企業(yè)“良心”與“能力”。
人臉識別充當著人工智能的“眼睛”,作為人工智能與外界交互的一項重要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性顯得十足重要。小編相信,在人口紅利下,人臉識別有著十分龐大的市場空間,但在商業(yè)化上數(shù)據信息安全依然是所有廠商繞不掉的“門檻”。
是不是某一刻,看著自己的臉覺得還挺有價值的。